追憶。
"不過我不擔心,風起時我自然又有一番大志。"--《擊壤歌》
想起秋天,就憶起朱天心的《擊壤歌》,想起沙林傑筆下的霍爾頓,那種在慌張下追夢的,踏實。
我們有夢,夢卻會使我們迷失。無法掌握確切的方向便會喪失信心。
然而能保有自己的生活態度仍是美的,喜歡小蝦那種的天真憨直,立志永遠當個快樂女孩,她所看的每一本書、每部電影都是甜的。
闔上課本後,趕緊抓一本課外書來看,唱一首歌自娛,想體會一下《擊壤歌》中的那股自信輕鬆的氛圍,卻不經意想起了國三那年的初秋。
那時班上要練大隊接力,和三五好友放學後相約在運動場上,迎風奔馳直到夜色低垂,再也看不到彼此的臉為止。
然而我們可以肯定自己是笑著的、是開心的。
藉著手機螢幕的微弱光線,休息時那個心儀已久的男孩跟著播放的音樂輕輕哼著歌。
清清淡淡,卻溶入我的心坎。
唯有擊壤,唯有真正踏在這片土地上,我們才活著。
記於 台北 看書的午後
/
(圖片取自網路)
觀雨三記。
"當雨水落下時,能進入我的心嗎?"
當數學老師在台上講得口沫橫飛時,天空忽然降下了滂沱大雨。
我抬眼一望,剛才仍在腦海中打轉的,想吃點什麼的念頭消失無蹤。雨天了,就該寫詩。
上一次在雨天作詩是在去年五月的某個下午,驟雨急打在運動場上,也順著風勢進了走廊,因反彈而在地面上翻滾,像浪花。
小雨固然有它的淒美,但我更愛的是雷陣雨的氣勢萬千以及低沉的隆隆雷鳴,不拖泥帶水地狠狠強迫大地換上一副乾淨的容顏。
這樣也好,雨過天青之後的城市總是比較賞心悅目。
我渴望出去淋雨,看看水分子是否願意進入我的身體,把我變的溫柔?
因為不專心,數學老師命令我罰站。
在大家的訕笑中我想看看窗外,想估算雨什麼時候停。我的數學一向不好,物理化學也是一蹋糊塗。
我喜歡英文,英文字有如雨點般美麗,而阿拉伯數字抽象的令人費解。
我是文科的料,我想我是讀不好數學的了。
※※※
午後,轉瞬之間雨便落在操場上。
豆大的雨如傘兵般降落在地面,在欄杆上敲響著戰鼓。
戰爭一觸即發,果不其然操場上立刻傳來一陣驚呼,像驚螫的春雷那樣來的令人措手不及,幸好現在午休結束鐘聲才剛響,操場上除了幾個剛在練球的學姐閒蕩之外並沒有什麼人。
雨聲悅耳,想簡媜,想《水經》。
雖說雨滴並不是完整的經緯,但它們終究會匯流城河川,流入湛藍大海,不是嗎?
想起電影《勝夏光年》裡,班長在雨中默默流淚向從小暗戀的青年在心裡訣別的心酸場面,愛情終究是那個樣子的吧?太快太慢都會出局的。
又想起《言葉之庭》,年輕學子在青澀中體會到的,如雨滴般澄澈透明的愛情。
最後他放手一搏,最終將美人擁入懷中。
"我的愛情是一部水經,從發源的泉眼開始已然註定了流程與消逝。"--《水經》
或許吧,但未來的事又有誰說的通?如何取捨,也只有遇上,才會知道。
抬眼一望,驟雨已停歇,只留下片片水窪和欄杆上的水珠,只消輕敲,便落的一地清脆。
滴滴答答……滴滴答答……
※※※
接近放學的時候,雨又不知不覺的下了起來。這一次不是先前的大雨,而是細細綿綿的雨絲。
肚子有些餓了,不想上課了便來觀察雨勢。
臺上老師由《項脊軒志》講到了對未來的展望,她說我們生在開明的時代,不該讓長輩用傳統的觀念來束縛我們。
"余區區處敗屋中,方揚眉瞬目,謂有奇景。人知之者,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?"--《項脊軒志》
項脊生有志,我們何嘗不想就著自己的理想發達?
雖說今日已是創新的時代,但仍有大人抱持的高學歷、就讀名校才是王道的想法,用它們批判、鞭笞著我們!
人生則貴在有思想,本應順著本性來完成志業,然而自隋代而起的傳統思想不容小覷,我們痛苦,大人們也爭的痛苦……
想起《傳信人》裡的艾德‧甘迺迪並非一生順遂,但它終究為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意義……
每個人都該為自己傳達口信,發自內心告訴自己別怕,勇往直前……
想著想著也累了,罷了,雨也停了,也許今晚是一片清澈的星空……
觀雨三記 記於台北 兩個下雨的午後